蕨菜典故?
其寓意的来源有一个著名的典故——首阳采薇。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载:“薇,蕨也。”由此可见,古人口中所说的薇,就是指蕨菜。
《首阳采薇》其典出自于《史记》,主人公是伯夷和叔齐,他们都是孤竹国君的孩子。其父想将王位通过禅让的方式让位给叔齐,而叔齐想要在父亲死后让位给伯夷,伯夷认为这是父亲的遗命,因此不愿意接受伯夷的提议。于是二人都选择了逃离。
这时,孤竹国君的次子在众人的拥立下成了国君,而伯夷和叔齐归附了西伯姬昌,等他们二人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武王时却要去讨伐商纣。伯夷和叔齐劝谏道:“西伯王去世了,不安葬却要发动战争,能说是孝子吗?做臣子的要去弑杀国君,能说是仁者吗?”
武王身边的人想要杀死他们二人,而太公却十分欣赏他们,于是带他们离去。武王平定殷纣之时,天下归附周朝,而伯夷和叔齐却以做周朝的子民而为耻,于是它们二人为了坚守节义,决定不吃周朝的米粮,而隐居在首阳山,采摘野菜充饥,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而他们采摘的野菜正是蕨菜,因为这样感人的故事,蕨菜因而有了坚守的人文含义。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并作了《采薇歌》一首。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采薇采薇,到底采食的是什么植物呢?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薇”就是野豌豆,因为总是能救济饥荒所以又有“救荒野豌豆”的别称。《中国植物志》就指出野豌豆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在华东地区,它们更是常见。房前屋后,田野路边,荒地草坪,几乎各种地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薇”是蕨菜,蕨菜可食,它的根含淀粉,也可供食用。
不管是野豌豆,还是蕨菜,都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正常热量和营养摄入,最后伯夷和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
商周的先民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开始食用蕨菜了。而最早的记载也在《诗经》当中,最著名的当数《诗经·召南·草虫》中的: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上山采蕨看不到心仪的儿郎,就会忧心忡忡的不高兴。同样的蕨菜,同样的心境,在《小雅·四月》中也有所体现: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蕨菜在诗经中总是和“忧思”联系在一起
蕨与蕨菜一样吗?
是,蕨菜属于蕨类植物中有大肾蕨型叶的类群,即真蕨亚门(秦仁昌系统)肾蕨我们食用的是真蕨类植物拳卷的幼叶紫萁拳卷的幼叶餐桌上最常见的蕨蕨的幼叶常见的蕨菜蕨类植物全株含有致癌物质马兜铃酸,微小剂量都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嘿嘿,还是少吃为妙
蕨菜是什么菜?
蕨菜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蔬菜,也是中国传统的主要蔬菜之一。它的叶片淡绿色,边缘有小锯齿,椭圆形,叶片间具有微刺感,叶柄细而有弹性,称为“芦苗”,但它们都是属于同一种植物——蕨菜。蕨菜味道清淡,营养丰富,无毒,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蕨菜常用作凉拌、炒菜、汤羹等,也可以做成酱料,搭配其他蔬菜烹制,口感鲜美,有非常独特的风味。
蕨菜为什么要泡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如果新鲜的蕨菜不泡水的话,吃起来就会弥漫着一股苦味,其味道相当的差。
其次,经过一定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新鲜的蕨菜中具有一定的致癌物质。通过泡水的方式是可以去除蕨菜中有毒物质,其中就包括其表面残留的农药和相关色素。所以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着想,在面对新鲜的蕨菜时,一定要记得去把它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