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只?
1000多只、
白鹇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在漳州的平和、南靖、华安、云霄、诏安等县均有分布,大约有1000多只。白鹇喜欢生活在原生态的阔叶林里,体重两三斤,平时以走路为主,不太怕人。受到惊吓或者躲避人类时,才会飞翔一段距离。
白鹇为什么不是国鸟?
历史及文化原因造成。
白鹇这种鸟现在不太有名,但也有竞争中国国鸟的能力。它也是种大型雉类,雄鸟黑腹雪背,面如丹火,翎毛看上去一尘不染,洁净可爱。故也被叫做“银鸡”,古代就是有名的观赏鸟。
白鹇几年性成熟?
白鹇1年性成熟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又称银鸡[2],属于大型鸡类[3],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雌雄羽色相异,体型相差大。雄鸟长约90~125厘米[10][9][3],头上羽冠及下体呈蓝黑色,脸裸露,呈赤红色,中央尾羽纯白,背及其余尾羽白色带“V”型密纹。[3]雌鸟长约65~71厘米[10][9][3],暗色羽冠,脸裸出部小,赤红色,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下体具褐色细纹或杂白色或皮黄色。[3]
雌鹇12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鹇的性成熟时间较晚,一般需24月龄。
白鹇别称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等,为雉科鹇属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
白鹇的习性和分布?
白鹇又被称为银鸡、银雉、越鸟、白雉等等,是一种大型鸡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缅甸东部、泰国北部以及中南半岛等等地区。它们的繁殖期是4月到5月,雌性白鹇每窝会产1枚卵,刚孵出来的雏鸟就可以跟着雌鸟和雄鸟一起去活动。
白鹇的体型比较大,雄性白鹇的体型要比雌性的大,雄性的体长大约是99到119厘米,体重大约是1515到2000克。雄性白鹇上体的颜色是白色,并且还夹杂着一些黑色的纹路,脸部是红色,下体的颜色是蓝黑色;雌鸟全身的颜色几乎都是橄榄褐色。白鹇的虹膜是橙黄色或者是红褐色,嘴巴是绿色,脚是红色。
白鹇喜欢生活在森林和竹林里,它们会将巢穴建造在灌木丛或者是草丛中,一些枯草、树叶、松针、羽毛是它们筑巢的主要材料。白鹇经常成对或者结成小群活动,一个群体的成员大致会有3到6只,在白天的时候活动比较多。它们的群体内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一些植物的嫩芽、嫩叶等植物性食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有时候也会吃蝗虫、蚂蚁等动物性食物。
由于白鹇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再加上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所以它被评为了没有生存危机的物种。之后,白鹇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
白鹇深居山林,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一般不会主动参与到人类活动中。它们对于栖息地是有讲究的,通常流连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筑巢在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或草丛中,通常成对成群活动。
从生活习性来看,性格机警的白鹇一般成对或成小群、集群活动,喜欢住在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尤其喜欢在晨昏活动,活动范围多在它们的巢域内,多数时间都在觅食;黄昏时,它们在林中树枝上栖息,晚上成群栖于高树上,次日清晨再飞到地面上活动。白鹇喜爱清洁,经常做沙浴。白鹇是天生的小吃货,各种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花朵等都是它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另外不同地区的白鹇也会猎食当地的各类昆虫,如种籽、浆果、昆虫、蚯蚓、蠕虫和小型脊椎动物等。
白鹇分布在我国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9个亚种分布在中国国内,榕江亚种分布在广西西北部、四川南部和贵州国内,滇西亚种分布在云南西部等地,缅北亚种分布在云南西南部澜沧,除邦亚种分布在云南西部,滇南亚种分布在云南南南部,峨眉亚种分布在四川中部和南部,指名亚种分布在湖南西南部、广东北部和中部、云南东南部、广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