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勺的和土也地和双人得怎么分辨?
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实词“的”是名词,目标的意思。
实词“地”也是名词,如,土地、地点。
实词“得”是动词,表示获得、占有的意思。如,土改时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
意义
把握下面三点,对于“的、地、得”的正确读音和使用是有裨益的: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要分清楚的地得的用法,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汉语句子成分的构成要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语后用的,装状语后用地,补语前用得。分析一下,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英勇是战士的定语,定语后的。狼狈逃窜打的补语,补语前得。又如我狠狠地批评了他狠狠做批评的状语。状语后地。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左边白,右边勺: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的”、“地”、“得”都是连接前后文的虚词,并无实际的意思也不能单独使用,三者的区别在于用法不同。
“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土方法熬青酱豆?
选上好的黄豆,放入水中浸泡一下,移入锅中加水煮,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炖。开锅后用筷子夹起一粒豆子尝尝,感觉软和了,就差不多了。如果锅里的水剩下太多,则再加把火。这样,煮豆的步骤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发酵。将煮好的黄豆捞出来,控水,均匀地放在包袱中,包袱要透气、透湿,包袱外面再加一个草包子。草包子不仅有保暖的作用,还能防止包袱里的水溢出来。最后,再用棉被盖起来,放到热炕头上。
发酵一般需要六七天的时间,期间温度太高太低都不行,打开包袱,豆子颜色变暗,看上去黏乎乎的,用筷子轻轻一挑,筷子和豆粒之间,竟能拉起长长的丝线。丝拉得越稠越长,说明发酵的效果越好。发得好的酱豆,用筷子都很难挑动。用鼻子闻一下,有一种略带发霉的豆香味。
发好的豆子晾晒后放入坛子,倒入开水烫,拿筷子用力搅动,直到豆子身上没有丝为止。这时,丝已经全部进入汤中,这就是所说的“酱汤”。
若想成为小菜,还要经过最后一步。找来备好的“酱汤”,将萝卜去皮,用擦冲擦成丝,用凉水洗一洗,去掉“皮臭味”,控干。取白菜芯、大姜切成细丝,连同萝卜丝一股脑儿倒入坛子,再加细盐搅拌均匀。加盐的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而定。做好的酱豆密封搁置一段时间,待酱汤完全融入菜中,就大功告成了。所以说,吃酱豆学问全在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