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防虫最佳方法?
最佳方法包括:
1. 安装虫情监测设备,及时掌握小麦害虫情况。
2. 使用化学防治剂,如杀虫剂、杀菌剂等,选择适合害虫的防治剂次,合理使用。
3. 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粘虫板、喷雾器等,减少害虫接触药剂的机会。
4. 种植抗虫品种或选择抗虫基因的小麦,提高小麦自身的抗虫能力。
5. 加强小麦管理,及时修剪、施肥、浇水等,改善小麦生长环境,降低害虫基数。
小麦稠打什么药?
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防治小麦蚜虫,红蜘蛛,粘虫等可以用阿维菌素加吡虫啉或者联苯菊酯喷雾。 叶面可以用芸苔素或者磷酸二氢钾喷施
小麦杀菌最好的药?
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防治小麦蚜虫,红蜘蛛,粘虫等可以用阿维菌素加吡虫啉或者联苯菊酯喷雾。 叶面可以用芸苔素或者磷酸二氢钾喷施
小麦流蜜吗?
小麦一般靠风来传播花粉。以风力传送花粉的方式称为风媒,大部分禾本科植物都是风媒植物,如杨树、栎树、桦木等,它们的花也被叫做风媒花。风媒花的花被一般不显著,没有鲜艳的颜色,也没有香气和蜜腺,不能引来昆虫帮忙,但是由于它们的花粉较干燥、轻小、量多,所以容易被风吹送,从而保证了传播花粉的机会。
为什么夏天会有大量黏虫?
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
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
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cm做土室化蛹。发育起点温度:卵13.1±1℃,幼虫7.7±1.3℃,蛹12.0±0.5℃,成虫产卵9.0±0.8℃;整个生活史为9.6±1℃。有效发育积温:卵期4.3日度,幼虫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虫产卵111日度;整个生活史为685.2日度。
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且发生量多时色较深。头部有明显的网状纹和“凸”形纹。体表有5条纵纹,背中线白色,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
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在稻田多把卵产在中上部半枯黄的叶尖上,着卵枯叶纵卷成条状。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每雌一生产卵1000~2000粒。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
老熟幼虫入土化蛹。适宜该虫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85%。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 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气温高于35℃即不能产卵。湿度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率的高低。
该虫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遇有蜜源丰富,产卵量高;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发育快,羽化的成虫产卵量高。成虫喜在茂密的田块产卵,生产上长势好的小麦、粟、水稻田、生长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块,利于该虫大发生。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